主內容首部

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推動音樂行業邁向綠色未來

2025年9月19日

要點

  • 隨著音樂節與音樂會的參加人數創下歷史新高,現場音樂活動的收入也持續增長。
  • 但與此同時,持份者還應關注重大可持續性風險,例如交通行程中的排放及日益嚴峻的生物多樣性損失。
  • 投資者還應審視串流音樂對行業排放的影響,並倡導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減少碳排放。

隨著音樂節與音樂會的參加人數創下歷史新高,現場音樂活動的收入也持續增長。但正如本報告所述,持份者也應關注交通行程中的排放及生物多樣性損失等重大可持續性風險。投資者還應審視串流音樂對行業排放的影響,並倡導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減少碳排放。

您知道嗎?

  • 2024 年,現場音樂活動產生的收入達到 348.4 億美元,超越音樂行業 296 億美元的交易收入
  • 在現場活動產生的營運碳足跡中,電力消耗佔近三分之二
  • 在溫布萊球場舉行的一場活動中,共有約 77,000 名觀眾到場,產生了近 30 噸廢棄物
  • 1977 年至 2016 年期間,美國音樂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幾乎翻了一倍,從 200,000 噸二氧化碳增至 350,000 噸
  • 據估計,每 1 小時的串流影片約產生 36 克77 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 高強度噪音污染可使蝙蝠的活動降低 47%

來源:Custom Market Insights,《2025-2034 年全球現場音樂會市場》;《強大的思維指南:音樂節與音樂活動的智慧能源方案》,2017 年;《布倫特市議會規劃委員會報告》,2021 年 4 月 7 日;「溫布萊球場賽後清潔工作揭秘」,英格蘭足球協會,2019 年 8 月 28 日;《音樂的代價》,奧斯陸大學 Kyle Devine 與格拉斯哥大學 Matt Brennan 博士,2019 年;G Kamiya,《串流影片的碳足跡:新聞報道數據真相核查》,國際能源署,2020 年 12 月 11 日;J Hoker 等人,《評估音樂節對蝙蝠活動的影響》,《生態解決方案與證據》,2023 年 6 月 30 日。

現場音樂活動的綠色轉型

現場音樂活動(包括音樂會與音樂節)是音樂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2024 年,現場音樂活動產生的收入達到 348.4 億美元[@why-esg-matters-03-01],超越音樂行業 296 億美元[@why-esg-matters-03-02]的交易收入(包括串流、實體商品、演出權、同步授權及下載)。

參加人數不斷創下新高[@why-esg-matters-03-03],現場活動收入增速預計將比整體消費支出增幅快四倍。[@why-esg-matters-03-04]儘管這片繁榮景象有助於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但也加劇了環境負擔,並從下列方面對現場音樂活動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 

  • 交通:無論是乘坐汽車還是飛機,觀眾與表演者前往場館的交通行程,都是現場音樂活動碳足跡的最大來源(圖 1)。
  • 場館:活動結束後,散落在場館地上的食品包裝及塑料杯往往四處可見,產生數噸需要分類與處置的廢棄物。
  • 周邊商品:印有表演者標識的 T 恤是歌迷的最愛;然而,在這些商品生產與處置過程中面臨著與時尚行業相同的挑戰。此類商品往往採用劣質的廉價材料生產,使用壽命短暫,因此加劇了快時尚污染問題。

圖 1: 巡演的碳足跡構成

資料來源:BBC(2019 年) 

能源消耗:照明、音響系統、供暖與冷氣需求、樂器設備及製冷設施都是場館能源消耗的主要來源。在現場活動產生的營運碳足跡中,電力消耗佔近三分之二。研究表明,現場活動普遍存在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

例如,荷蘭機構 Watt-Now 兩年間對戶外活動的 270,000 個數據點進行了監測,發現 77% 的發電機平均負載低於 20%。[@why-esg-matters-03-05]使用混合動力發電機正在成為行業的最佳實踐,儘管某些替代能源本身同樣存在可持續發展風險。

音樂場館(如體育場):從設計環節開始,場館就需要具備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包括氣溫升高與極端天氣事件等。此外,場館建設還需要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並遵守勞工權利和勞動環境要求。

行業持份者與研究人員提出了旨在促進音樂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一些措施,我們在圖 2 中進行了總結。

圖 2. 促進音樂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資料來源:滙豐

探討串流音樂的環境影響

一些評論人士預測,串流直播、線上線下混合型活動,以及演唱會 / 影片點播的興起或將減少音樂行業的碳足跡。但在實踐中,數碼音樂產生的環境影響往往難以評估。格拉斯哥大學與奧斯陸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why-esg-matters-03-06]發現,1977 至 2016 年期間,美國音樂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幾乎翻了一倍,從 200,000 噸增至 350,000 噸,並將這一現象歸結於串流服務興起所致。然而,儘管近年來串流活動總量有所增長,但其碳排放量卻呈現下降趨勢。

串流內容的傳輸涉及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絡、互聯網傳輸,以及終端用戶裝置(如智能手機、電視與平板電腦等)。研究表明,每 1 小時的串流影片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介於 36 克至 77 克之間,[@why-esg-matters-03-07]但由於計算涉及的各項因素較為複雜(例如技術能效、共用因素能源 / 排放分配),故而難以將這一範圍縮小至更精確數值。

由於各國電網存在差異,導致不同市場的排放情況千差萬別,因此評估全球串流排放量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碳信託指出,歐洲每 1 小時串流影片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為 55 克,在德國這一數字為 76 克,瑞典則為 32 克。[@why-esg-matters-03-08]隨著各國大力推動發電脫碳和電網現代化進程,數據傳輸的能耗強度也將隨之降低,我們預計全球錄製音樂產品的氣候影響或將減弱。

串流綠色轉型

投資者日益關注數碼服務供應商如何應對環境影響問題,尤其是與串流相關的影響。儘管作出諸多努力,但碳排放計算方面的挑戰依然存在。例如,Spotify 的目標是到 2030 年實現淨零排放,並採取了一系列減排措施,包括壓縮流動應用程式大小、優化雲端服務使用,以及針對電視端推出深色模式。然而,該公司 2023 年將範圍三第 11 類「已售產品的使用」從報告的排放範圍中剔除,凸顯了串流排放缺乏標準化計量方法的難題。[@why-esg-matters-03-09]未來,持份者或將持續加大施壓力度,敦促企業提高這一領域的透明度。

我們認為,由於用戶裝置在音樂串流碳足跡中佔比最高(略高於 50%),數碼平台用戶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音樂消費方式。[@why-esg-matters-03-10]為踐行更加氣候友好型的措施,音樂愛好者可以選用手機等碳排放更低的小型裝置而非電視等大型裝置播放音樂,[@why-esg-matters-03-11]或者下載喜愛的歌曲離線播放,這一方式比串流播放更節省電池電量。[@why-esg-matters-03-12]

行業參與者正在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已有多家現場音樂行業的參與者(如 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 公司)簽署了「2025 年音樂節願景承諾」,承諾到 2050 年將音樂節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50%。在音樂串流領域,Sony 音樂集團、環球音樂集團及華納音樂集團等大型唱片公司於 2021 年聯合簽署了一項旨在推動音樂唱片行業脫碳進程的公約。該協議要求簽署方設定經認證的科學淨零目標,或者加入聯合國發起的「奔向零碳」行動。2023 年 12 月,上述唱片公司聯合設立「音樂行業氣候聯盟」,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對於上市音樂公司,投資者應審慎評估其排放目標和轉型計劃的可信度。我們認為,音樂可以成為推動文化與社會變革的催化劑,而現場音樂行業在提升自身可持續發展實踐方面仍大有可為。

結論

現場音樂行業可以利用其影響力與平台優勢,來提升公眾對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同時,投資者亦需關注該行業碳足跡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巡迴演唱會及串流產生的碳足跡。在全球範圍內,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很難精准衡量串流產生的環境影響。然而,各持份者可以攜手合作,為推動必要的變革、實現行業脫碳目標貢獻力量。

網上買賣債券/ 存款證
只需幾個簡單的步驟即可網上買/賣債券/存款證
登入買/賣單位信託基金
投資基金的最低投資額可低至港幣1,000 元

相關資訊

人工智能 (AI) 在幫助全球加速實現淨零轉型的過程中,發揮著諸多積極作用。[6月3日]
仿生學這一領域旨在透過模擬大自然的結構設計與工程原理,以此開發新科技,並推動更為環保的未來。[2月13日]
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航空旅行可能會受到干擾,更猛烈的冬季風暴、更高溫的夏季熱浪以及更強勁...[12月3日]
在用戶壓力與監管法規的推動下,綠色環保替代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取代傳統塑膠材料。[10月9日]

披露附錄

1. 本報告發布日期為 2025 年 9 月 11 日。

2. 除非本報告顯示不同的日期及╱或具體的時間,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市場資料截止於 2025 年 9 月 10 日。

3. 滙豐設有識別及管理與研究業務相關的潛在利益衝突的制度。滙豐分析師及其他從事研究報告準備和發布工作的人員有獨立於投資銀行業務的匯報線。研究業務與投資銀行及做市商交易業務之間設有資訊隔離牆,以確保保密資訊和(或)價格敏感性資訊可以得到妥善處理。

4. 您不可出於以下目的使用╱引用本報告中的任何資料作為參考:(i)決定貸款協議、其它融資合同或金融工具項下的應付利息,或其它應付款項,(ii)決定購買、出售、交易或贖回金融工具的價格,或金融工具的價值,及╱或(iii)測度金融工具的表現。

5. 本報告為滙豐環球研究發布的英文報告的中文翻譯版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及加拿大滙豐銀行已採取合理措施以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如中英文版本的內容有差異,須以英文版本內容為準。

免責聲明

本文件或影片由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HBAP」)編製。HBAP 在香港註冊成立,為滙豐集團成員。本文件或影片由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HBAP、滙豐銀行(新加坡)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及滙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合稱「分發方」)分發及╱或提供。本文件或影片僅供一般傳閱及參考用途。

無論基於任何原因,本文件或影片所載之部分或全部內容均不得複製或進一步分發予任何人士或實體。如於某司法管轄區內分發本文件屬違法,則不得於該司法管轄區內分發本文件或影片。所有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使用本文件或影片,均屬使用者的責任,並有機會引致法律訴訟。本文件或影片只提供一般性資料,文件內所載的觀點,並不構成投資研究或出售或購入投資產品的意見或建議。本文件或影片內所載的部分陳述可能會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提供目前預測或未來事件預估。相關的前瞻性陳述不保證未來表現或事件,並涉及風險及不確定性。基於多項因素,實際結果可能與相關前瞻性陳述大不相同。HBAP 及分發方對更新其中的前瞻性陳述,或對提供實際結果與前瞻性陳述的預測不同的原因,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或影片並無契約效力,在任何情況下,於任何司法管轄範圍內均不應被視為促銷或建議購入或出售任何金融工具,而此等建議並不合法。當中所載內容反映滙豐環球投資委員會於編製時的觀點及意見,可能隨時變更。這些觀點未必代表滙豐投資管理目前的投資組合構成。滙豐投資管理所管理的個別投資組合主要反映個別客戶的目標、風險取向、投資期限及市場流動性。

投資價值及所得收益可升亦可跌,投資者有機會未能取回投資本金。本文件或影片所載之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所載之任何預測、估計及模擬均不應被視為將來表現的指標。任何涉及海外市場的投資,均有機會受到滙率兌換影響而令投資價值上升或下跌。與成熟市場相比,新興市場投資本質上涉及較高風險,而且較為波動。新興市場的經濟一般倚賴國際貿易,因此一直以來並可能繼續會受貿易壁壘、外滙管制、相對幣值控制調整及其他與其進行貿易的國家╱地區實施或協商的保護主義措施的不利影響。而此等經濟體系亦會或繼續受到其他與其進行貿易的國家╱地區的經濟狀況的負面影響。投資涉及市場風險,請細閱所有與投資相關的文件。

本文件或影片就近期經濟環境提供基本概要,僅供參考。文章或影片代表 HBAP 的觀點,並以 HBAP 的環球觀點為依據,未必與分發方的當地觀點一致。其內容並非按照旨在促進投資研究獨立性的法律規定編製,並且分發前不受任何禁止交易規定的約束。其內容不擬提供且投資者不應加以依賴以作會計、法律或稅務意見。作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諮詢獨立的財務顧問。如選擇不諮詢財務顧問,則須審慎考慮投資產品是否適合。建議您在必要時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

有關第三方資料乃取自我們相信可靠的資料來源,我們對於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或完整性並無作出獨立查證。 因此您必須在作出投資決策前從多個資料來源求證。

此條款僅適用於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向其客戶分發時的情況:滙豐(台灣)辦理信託業務,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及忠實義務。滙豐(台灣)不擔保信託業務之管理或運用績效,委託人或受益人應自負盈虧。

關於 ESG 與可持續投資的重要資訊

我們現在為許多嚴重排放溫室氣體的產業提供資金。 我們制定了一項策略來幫助客戶與我們一同減少排放。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www.hsbc.com/sustainability。

從廣義上,「ESG 與可持續投資」產品包括在不同程度上考慮環境、社會、管治與/或其他可持續發展因素的投資策略或工具。我們包括在此類別的個別投資可能正在改變,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成果。並不保證 ESG 與可持續投資所產生的回報與不考慮這些因素的投資回報相近。ESG 與可持續投資產品或會偏離傳統市場基準。此外,ESG 與可持續投資或可持續投資帶來的影響並沒有標準定義或量度準則。ESG 與可持續投資及可持續發展影響的量度準則是(a)高度主觀,而且(b)在不同板塊之間與同一板塊之內可能存在重大差異。

滙豐可能依賴由第三方供應商或發行機構設計與/或報告的量度準則。滙豐不會經常就量度準則自行作出具體的盡職審查。並不保證:(a) ESG/可持續發展影響或量度準則的性質將與任何個別投資者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b) ESG/可持續發展影響將達到指定水平或目標水平。「ESG 與可持續投資」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新的監管規例可能生效,這或會影響投資的分類或標籤方式。今天被視為符合可持續發展準則的投資未必符合未來的準則。

*本文件或影片為 HBAP 根據英文報告翻譯的譯文。HBAP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滙豐銀行(新加坡)有限公司及滙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已採取合理措施以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如中英文版本的內容有差異,須以英文版本內容為準。 本文件或影片的內容未經任何香港或任何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監管機構審閱。建議您就相關投資及本文件或影片內容審慎行事。如您對本文件或影片的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向獨立人士尋求專業意見。

© 版權所有 2025。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

未經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式(無論是電子、機械、影印、攝錄或其他方式)複製或傳送本文件或影片的任何部分或將其任何部分儲存於檢索系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