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
聯儲局上周如市場普遍預期作「預防性質」的減息0.25%,並結束縮減資產負債表。真正的「消息」在於當局對未來政策路徑的指引,其立場不及會議前的市場預期般鴿派。鮑威爾強調,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的「觀點出現嚴重分歧」,12月減息「遠非必然」。這種偏向鷹派的立場,反映在富裕消費者和人工智能相關投資推動下,經濟活動較預期為佳。FOMC似乎偏向相信勞動市場的降溫屬於緩步。
雖然聯儲局的論調有變,但會後市場繼續預期未來12個月將減息3至4次,反映通脹消息利好。如主席鮑威爾所指,關稅影響正在商品價格反映,但服務業的通脹顯著回落,於剔除關稅因素後通脹將可能接近2%。
增長和通脹數據勝預期,加上聯儲局溫和地減息,將有助維持風險資產自4月以來的正面走勢,尤其是現時貿易消息利好。不過,投資者應考慮最佳的風險與回報平衡點位置。近期美股強勢固然矚目,但市場仍然集中於科技股,其估值似乎過高。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形勢造好,其估值大幅折讓,這得益於聯儲局放寬政策帶來空間,讓新興市場央行可進一步減息。較低的美國利率亦可能使美元受壓,而美元為2025年至今新興市場回報的重要驅動因素。
上周中國公布2026-2030年的五年規劃草案,為北京的長線增長重點帶來啟示。對投資者而言,以下數個關鍵主題可支撐中國風險資產進一步上行的動力:
#1. 科學與技術創新和自主能力為優先重點。科技和人工智能主導今年市場升勢,大幅加強了中國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包括人工智能領域),此將可持續吸引投資者對中國科技業蓬勃發展的興趣。
#2. 經濟重新平衡似乎更受重視,並提高家庭消費的佔比。為達到此目標,政策將優先聚焦於改善社會安全網等間接措施。持續提振內需的計劃可望增強中國抵禦外圍衝擊和貿易緊張局勢的能力。
#3. 草案提及「反內捲」,但細節不多,僅提出以質素而非低成本作為公平競爭的基礎。由於產能過剩依然構成問題,我們預期這將會是關注的重點,但考慮或造成負面經濟影響,相關措施可能作出調整及循序漸進。結合需求方面的措施,有望逐步使經濟再次出現通脹,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目前,具體政策行動仍有待觀察。
投資價值及其任何收益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最初投資的金額。過去表現不能預測未來回報。息率水平不獲保證,日後可升或可跌。僅供參考,不應視為投資特定國家、產品、策略、行業或證券的建議。多元化並不能確保盈利或防止虧損。所表達的任何觀點均截至編製為止,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所提供的任何預測、預計或目標僅供參考,概非任何形式保證。資料來源:滙豐投資管理、彭博及Macrobond。數據截至2025年10月31日(英國時間上午7時30分)。
風險資產市場持續向好,股市波幅穩定,投資組合多元化或許並非投資者現時的優先考慮。不過,宏觀和政策不確定性依然高企,且多個市場板塊的估值似乎過高,使我們認為對不利市況作對沖仍然十分重要。在通脹和債務風險下,美國國庫券等傳統多元化工具的避險性質受到質疑,因此有需要認真考慮選擇債券替代品。
對沖基金便是選擇之一。這類資產不僅提供吸引回報(過去十年,表現媲美傳統60/40投資組合),與股票的關連性亦低於美國國庫券。無可否認,對沖基金在2010年代的表現未如理想,但當時宏觀波幅較低、股市分散度不高及利率極低,這些因素均對沖基金的表現帶來了挑戰。現時,宏觀和市場環境更接近1990和2000年代,我們會否即將迎來此資產類別的新黃金時代?
2025年初以來,股市的回報與市場領先板塊向外擴展的說法吻合。
不過,美國企業利潤依然強勁,預期2025年全年盈利增長仍將維持於略低於15%的水平。第三季盈利季度反映美國企業有能力抵禦宏觀不利因素,上周公布的「七大科技股」業績亦普遍向好。
環球盈利情況更為複雜。印度和墨西哥等市場的2025年盈利預期穩定,但歐洲、拉丁美洲和中國的盈利預期大幅向下修正。這意味著該等表現良好的市場,其回報動力主要源自估值重估,而非盈利達標。
對環球投資者而言,好消息是估值調整在2026年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因目前多數市場的市盈率仍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尤其是美國。此外,2026年美國以外市場的盈利預期亦獲向上調整。隨着貿易緊張局勢緩和,這些數據或有更大機會保持穩定?市場明年似乎仍會以表現擴展為主題。
印度股市今年充滿挑戰。MSCI印度指數(以美元計)升4%,對比之下,新興市場指數急升34%。但重點是2025年的挑戰乃是出現在之前四年的大幅增長之後。股市長時間表現卓越後,出現短暫喘息並不令人意外。
一些印度股票分析師依然認為前景光明。預期未來兩年利潤增長達到約15至20%。印度政府和央行致力保持宏觀穩定性,同時推動更高增長,均可讓經濟受惠。印度央行於10月會議上暗示可能進一步減息,而近期的商品及服務稅制度改革,有望大力刺激印度龐大消費者的開支。此外,人口結構、資本開支及有利營商的改革計劃等長遠因素仍會是重要增長動力。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回報指標。息率水平不獲保證,日後可升或可跌。僅供參考,不應視為投資特定國家、產品、策略、行業或證券的建議。多元化並不能確保盈利或防止虧損。所表達的任何觀點均截至編製為止,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指數回報假設所有分派再投資,不反映費用或開支。您不能直接投資於指數。所提供的任何預測、預計或目標僅供參考,概非任何形式保證。資料來源:滙豐投資管理。Macrobond及彭博。數據截至2025年10月31日(英國時間上午7時30分)。
資料來源:滙豐投資管理。數據截至2025年10月31日(英國時間上午7時30分)。僅供參考,不應視為投資特定國家、產品、策略、行業或證券的建議。所表達的任何觀點均截至編製為止,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所提供的任何預測、預計或目標僅供參考,概非任何形式保證。滙豐投資管理對未能達到該預測、預計或目標,概不承擔任何責任。*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可能推遲官方數據公布
風險胃納增強,受惠於中美達成一年期貿易協議,及美國第三季盈利普遍向好。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警告,聯儲局12月放寬政策「並非必然」,言論提振美元指數。美國國庫券轉弱,市場調整對美國利率的預期,投資者預期2026年底前將減息約三次,每次0.25%。美國和歐元區信貸息差收窄,其中高收益最為顯著。美股個別發展,以科技股主導的納斯達克指數表現領先。道瓊斯歐洲50指數和日經225指數分別創歷史新高。日本出口股受惠於日圓轉弱。新興市場亞洲股市個別發展。韓國Kospi指數急升,市場日益憧憬美韓貿易協議。中國上證綜合指數略升,而恒生指數下跌,本周交易日數因假期而縮短。印度Sensex指數橫行。商品方面,金價和油價下跌。
本文件或影片由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HBAP」)編製。HBAP 在香港註冊成立,為滙豐集團成員。本文件或影片由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HBAP、滙豐銀行(新加坡)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及滙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合稱「分發方」)分發及╱或提供。本文件或影片僅供一般傳閱及參考用途。
無論基於任何原因,本文件或影片所載之部分或全部內容均不得複製或進一步分發予任何人士或實體。如於某司法管轄區內分發本文件屬違法,則不得於該司法管轄區內分發本文件或影片。所有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使用本文件或影片,均屬使用者的責任,並有機會引致法律訴訟。本文件或影片只提供一般性資料,文件內所載的觀點,並不構成投資研究或出售或購入投資產品的意見或建議。本文件或影片內所載的部分陳述可能會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提供目前預測或未來事件預估。相關的前瞻性陳述不保證未來表現或事件,並涉及風險及不確定性。基於多項因素,實際結果可能與相關前瞻性陳述大不相同。HBAP 及分發方對更新其中的前瞻性陳述,或對提供實際結果與前瞻性陳述的預測不同的原因,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本文件或影片並無契約效力,在任何情況下,於任何司法管轄範圍內均不應被視為促銷或建議購入或出售任何金融工具,而此等建議並不合法。當中所載內容反映滙豐環球投資委員會於編製時的觀點及意見,可能隨時變更。這些觀點未必代表滙豐投資管理目前的投資組合構成。滙豐投資管理所管理的個別投資組合主要反映個別客戶的目標、風險取向、投資期限及市場流動性。
投資價值及所得收益可升亦可跌,投資者有機會未能取回投資本金。本文件或影片所載之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所載之任何預測、估計及模擬均不應被視為將來表現的指標。任何涉及海外市場的投資,均有機會受到滙率兌換影響而令投資價值上升或下跌。與成熟市場相比,新興市場投資本質上涉及較高風險,而且較為波動。新興市場的經濟一般倚賴國際貿易,因此一直以來並可能繼續會受貿易壁壘、外滙管制、相對幣值控制調整及其他與其進行貿易的國家╱地區實施或協商的保護主義措施的不利影響。而此等經濟體系亦會或繼續受到其他與其進行貿易的國家╱地區的經濟狀況的負面影響。投資涉及市場風險,請細閱所有與投資相關的文件。
本文件或影片就近期經濟環境提供基本概要,僅供參考。文章或影片代表 HBAP 的觀點,並以 HBAP 的環球觀點為依據,未必與分發方的當地觀點一致。其內容並非按照旨在促進投資研究獨立性的法律規定編製,並且分發前不受任何禁止交易規定的約束。其內容不擬提供且投資者不應加以依賴以作會計、法律或稅務意見。作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諮詢獨立的財務顧問。如選擇不諮詢財務顧問,則須審慎考慮投資產品是否適合。建議您在必要時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
有關第三方資料乃取自我們相信可靠的資料來源,我們對於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或完整性並無作出獨立查證。 因此您必須在作出投資決策前從多個資料來源求證。
此條款僅適用於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向其客戶分發時的情況:滙豐(台灣)辦理信託業務,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及忠實義務。滙豐(台灣)不擔保信託業務之管理或運用績效,委託人或受益人應自負盈虧。
關於 ESG 與可持續投資的重要資訊
我們現在為許多嚴重排放溫室氣體的產業提供資金。 我們制定了一項策略來幫助客戶與我們一同減少排放。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瀏覽www.hsbc.com/sustainability。
從廣義上,「ESG 與可持續投資」產品包括在不同程度上考慮環境、社會、管治與╱或其他可持續發展因素的投資策略或工具。我們包括在此類別的個別投資可能正在改變,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成果。並不保證 ESG 與可持續投資所產生的回報與不考慮這些因素的投資回報相近。ESG 與可持續投資產品或會偏離傳統市場基準。此外,ESG 與可持續投資或可持續投資帶來的影響並沒有標準定義或量度準則。ESG 與可持續投資及可持續發展影響的量度準則是(a)高度主觀,而且(b)在不同板塊之間與同一板塊之內可能存在重大差異。
滙豐可能依賴由第三方供應商或發行機構設計與╱或報告的量度準則。滙豐不會經常就量度準則自行作出具體的盡職審查。並不保證:(a) ESG╱可持續發展影響或量度準則的性質將與任何個別投資者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b) ESG╱可持續發展影響將達到指定水平或目標水平。「ESG 與可持續投資」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新的監管規例可能生效,這或會影響投資的分類或標籤方式。今天被視為符合可持續發展準則的投資未必符合未來的準則。
*本文件或影片為 HBAP 根據英文報告翻譯的譯文。HBAP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滙豐(台灣)商業銀行有限公司、滙豐銀行(新加坡)有限公司及滙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已採取合理措施以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如中英文版本的內容有差異,須以英文版本內容為準。
本文件或影片的內容未經任何香港或任何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監管機構審閱。建議您就相關投資及本文件或影片內容審慎行事。如您對本文件或影片的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向獨立人士尋求專業意見。
© 版權所有 2025。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 未經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式(無論是電子、機械、影印、攝錄或其他方式)複製或傳送本文件或影片的任何部分或將其任何部分儲存於檢索系統內。